4月25日,一批来自西班牙的进口服装抵达新郑国际机场,进行病毒消杀和核酸检测后,外包装被贴上了一个二维码。这个二维码,成为该批货物在豫流通的“行程码”。
二维码集纳了货物报关、病毒消杀、核酸检测等信息,它还会持续录入物流、仓储、销售终端等各环节信息,实现该批货物在我省流通期间的全链条可追溯。
这是“河南省进口非冷链货物信息追溯系统”试点运行的场景之一。据了解,河南是全国对非冷链进口货物实现全流程信息可追溯的省份。
物流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及国内疫情的多点频发,使得“外防输入”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。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3月15日开始试运行的该系统及时补齐了我省疫情防控短板,并与全省进口冷链货物信息追溯系统“双管齐下”,推动了我省实现所有进口货物信息线上可追溯。
据了解,该系统依托中国(河南)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已有的外贸企业数据资源,直接对接市场监管、海关、机场等相关部门,实现报关货物信息自动关联,发动其他商贸流通企业主动填报信息,对直接进口入豫、转关进口入豫、省外进口入豫的进口货物实现全覆盖,从源头上实现了进口货物的防控。
在流通环节,按照“人物共防”原则,进口货物在交通运输、储存转运、销售等过程中,所牵涉的地点及工作人员信息也均会被关联到二维码。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,扫描货物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查看到该货物的全流程信息,实现消费市场安全可控。
“该系统还可以充分发挥疫情防控‘哨点’作用,对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货物,系统能立即发出预警,向有关部门推送信息。通过所有关联信息实现快速反向追溯流调,及时找出密切接触人员,掐断传染源。”河南电子口岸公司总经理程会文介绍。
数据显示,自试点开始至4月24日,该系统已备案企业4913个,受理企业信息申报2343次,生成追溯码4018个。
“该系统实现了进口非冷链货物的智能化监管,保障了全省产业链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,是我省疫情防控的又一‘利器’。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,当前全省正在积极推广该系统,有进口业务的外贸及流通企业应主动填报信息,确保所有进口货物“来源可溯、去向可追、风险可控”。